改底
池塘环境的自净和缓冲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池塘底泥的质量,当放养密度、投饵、用药等干预因子超过池塘的生态容量时,就会造成底质和水质的恶化,此时就需要我们认为的对其改善,即改底。改善底质的基本策略是控制底泥厚度和酸碱度,补充有益菌,充分发挥池塘底泥“能量库”的潜在优势,因此,底泥改善的主要方法可分为物理、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
底质恶化的主要危害
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产生
池塘底部过多有机物在兼性厌*菌的发酵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,如如氨、甲烷、有机酸、低级胺类、硫醇等,这些物质大都对水产养殖动物有着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,容易引起鱼类免疫系统紊乱或是正常代谢受阻。
导致底部病原菌大量滋生造成池塘疾病爆发
池塘底泥本就是一些寄*虫和条件致病菌的的温床,一旦底质恶化,这些寄*虫及致病菌就会趁机大量繁殖,当数量达到致病数量时,而酸化的底部也会使一些体质弱的鱼群抵抗力下降,最终引发池塘疾病。
众所周知“养虾先养水”,水体是对虾生长、生存和生活的环境,然而池塘底质与水的相互作用能够强烈地影响水质,因此要想养好水,就必须从池塘底质改良着手,必须充分重视池塘底质的管理。“新塘旺三年”是池塘养殖真实写照,要使池塘养殖得以可持续发展,合理保护池塘水土资源,就必须改良与修复恶化的池塘底质。
底质恶化的主要因素
1、清塘不彻底,晒塘时间过短,清塘所使用的药物不当以及清塘所造成的过多药物残留等。
2.在高密度、高投饵量、低透明度养虾模式下,大量的饲料残饵、排泄物、浮游生物*体等有机物不断沉入池底,是造成水质、底质变坏最重要的原因;大量有机质的存在为池底厌氧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了充足培养基。